南宫28保定晚报讯(记者安亚静)8月11日,在中船重工双威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会议室,总经理江艳秋正通过VPN专用通道,连线公里外的湖北宜昌技术二部。屏幕另一端,研发团队传来振奋消息:“重载机器人智能清洗机的残余振动抑制难题,我们成功攻克了!”
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,重载机器人作为工业领域的“大力士”,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面对混线生产线对重载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高精度控制的需求,中船重工双威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深耕重载机器人应用领域,建立机器人柔性动力学模型,使大马力发动机部件清洗合格率从80%提升至98%,单件清洗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22分钟,稳定性大大提升。
这一突破性科技成果,正是保定“人才飞地”政策在涿州结出的硕果。保定市以“人才飞地”政策为引擎南宫28,推行“异地研发、本地转化”新模式。中船重工双威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率先响应,在宜昌高新区设立占地600平方米的研发飞地,每年承担十余项核心研发任务。
在江艳秋南宫28、高续业、夏辉梁等专家团队的带领下,飞地研发成果丰硕:自主研发的“新能源汽车电池、电驱系统零部件清洗装置”实现国产化替代,成果转化超2000万元;为特斯拉汽车定制的重载清洗设备与“发动机缸体缸盖去毛刺设备”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技术;攻克太阳能光热电站镜场清洗难题,自主研制的定日镜清洗车打破国际垄断,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;获发明专利6项、实用新型专利64项,主导起草2项省级行业标准。
依托飞地技术支撑南宫28,飞地团队不仅解决了传统清洗设备高能耗痛点,更让公司拿下发动机国六智能制造辅机项目2600余万元智能产线订单。“在飞地专家指导下,完成发动机柔性装配技术转化,出口欧洲合同单笔超5000万元,创公司单项合同额历史新高。”江艳秋自豪地说,“‘人才飞地’的战略价值远超单一企业范畴,它正重塑区域产业生态,带动形成智能装备产业集群。”
“人才飞地”不仅是技术引擎,更是本土人才的“孵化器”。公司引进1名顶尖专家担任“飞地首席研究员”,同步建立“项目孵化+导师带教+专项培训”育才体系,应届生经培养可独立承担研发设计南宫28,团队累计申报专利5项。
“这些年轻人在飞地快速成长,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企业注入新活力,而企业升级又为他们提供更大舞台。这种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南宫28,正是‘人才飞地’激活经济新动能的生动注脚,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底气。”技术总监高续业深有感触地说。